世界报道:西城园协会出版园分会 |【联合天际】为什么一到过节,人们想到的总是吃?

我想要好好珍惜先人们慢慢花时间做出来的食物。传统饮食、乡土料理、家常菜的味道都是重要的饮食文化。

-

冈田哲《拉面的故事》

” 还有三天就是除夕了,要说大年三十晚上最热闹的,想必是朋友圈的年夜饭大赏。 从各种馅料的饺子,到鸡鸭鱼拼成的满桌美食,年夜饭俨然已经成了过年最重要的仪式。 只要一家人围坐在热腾腾、香喷喷的饭桌前,就能褪去先前的烦闷,沉浸在熟悉的温馨里。 不只是在中国,无论什么文化、民族,只要提到哪个重要节日,人们最向往的总是一桌好菜、一次团聚。 哪怕是最简单的食物,也承载着历史的变革、文化的演进,是与我们共生的民族印记。

《盖饭的故事》这本书中,饮食文化史专家饭野亮一就为我们分享了传统美食背后的人间烟火。


(资料图片)

饭野亮一|著 沈于晨|译 未读·生活家|出品

一碗盖饭

引发的饮食文化革命

提到日本料理,很难不想到鳗鱼盖饭。 鳗鱼的鲜香肥美与甜咸口的浓厚酱汁包裹覆盖住一颗颗饱满的米饭,上面再撒一撮喷香的芝麻海苔碎,拌开来吃真是令人幸福感爆棚。

“茸屋町 鳗鱼饭”店铺。《新版御府内流行名物产指南双六》,嘉永年间(1848年二月—1854年十一月)

不过,日式盖饭这样看似简单的形式(将菜肴盖在米饭上),其诞生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,它甚至被称为日本饮食文化史上的一场革命。 自米饭在江户城出现后,卖茶泡饭、菜饭等各种米饭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诞生,却没有一家卖盖饭的餐厅。 早在江户时代就已出现天妇罗盖浇面滑蛋鸡肉盖浇面,但将其中的面换成米的吃法仍未出现。 盖饭在日本被称为丼饭,即在一份白米上放置各种菜肴,代表性的有天妇罗炸猪排鳗鱼滑蛋鸡肉牛肉等,通常还会配一碗汤和一盘酱菜。丼指盛装饭或面的食具。这种庶民美食的诞生有一段漫长的历史,我们先从鳗鱼开始说起。

江户城的舂米店,男店员正在踩着踏臼碾米。《虚言弥次郎倾城诚》,安永八年(1779年)

鳗鱼饭的前世今生元禄时代(1688年九月—1704年三月),江户城已出现了鳗鱼店,店家将鳗鱼剖开去骨,刷上以酱油为主制成的汤汁,烤制成蒲烧。 宝历年间(1751年十月—1764年六月) ,店铺打起了“江户前大蒲烧”的招牌,打造地方特产和品牌概念。 大家或许听说过“江户前”这一说法吧,如今寿司店也把它当招牌。“江户前”原指自享宝十八年(1733年),从江户城前方大海和河流中捕获的鱼鲜。 人们划分鳗鱼的种类,江户前以外的鳗鱼被称为“旅行鳗鱼”

某鳗鱼店门口竖着“江户前大蒲烧”招牌。入口处烤着蒲烧,鳗鱼在店内的鱼池中游来游去。《江湖的骄傲绘本》,安永八年(1779年)

一来蒲烧鳗鱼好吃,二来店家擅于经营,很快便让蒲烧成为了江户市民的人气美食。 不过,当时的蒲烧鳗鱼仅作为一种下酒菜供应,所以它主要面向喝酒的男性群体。 为了扩大业绩,鳗鱼店经营者们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扩大顾客群。他们开始将米饭加入菜单,这样女性顾客和不喝酒的男性顾客也可以享用了。

挂着“鳗鱼饭 蒲烧”招牌的鳗鱼店。《种瓢》十二集,弘化年间(1844年十二月—1848年二月)

从蒲烧配饭到鳗鱼饭,要提到一个人:大久保今助。 他是剧场老板,每天都要去剧场,而且酷爱吃鳗鱼,总是叫人把餐送到剧场吃。但这样一来,餐很容易变凉。为了不影响口感,大久保今助便令人把米饭和鳗鱼一起放在碗里,盖上盖子,既能保温又别具风味。 随后众人纷纷效仿。先按一般的做法将鳗鱼烤制好,然后和热腾腾的米饭层层相叠,盖上盖子保温。

堺町中村座。屋顶的高台上写着“勘三郎”(中村座的剧场主)。《东都岁时记》,天保九年(1838年)

提到鳗鱼饭,还要提到必备的一次性筷子。一次性筷子出现于18世纪末期。 彼时,有些人并不知道什么是一次性筷子,转而向店家抱怨,问为什么筷子只给了一根而闹了笑话。由于鳗鱼饭的酱汁渗透在米饭中,吃的时候会把筷子弄脏,很难清洗,所以更多的是使用一次性筷子。

放在角盆里的料理和旁边的一次性筷子。《旅耻辱书适一通》,享和二年(1802年)

鳗鱼饭的酱汁是它好吃下饭的关键。 浓口“关东酱油”取代了关西地区的酱油,后者口味偏淡。文化年间,江户的店铺用甜料酒做蒲烧酱汁,关西地区则用酒烹制,风味有所不同。 到了明治时代,鳗鱼饭也被称为鳗鱼盖饭。江户时代的蒲烧是把鳗鱼涂上酱汁后烤制而成的,到了明治时代,则用蒸代替烤,即盖碗中的鳗鱼是夹在米饭中一同蒸制的,并不会提前单独蒸制。 在演变的过程中,还逐渐出现了像今天这样不把鳗鱼夹在米饭里的鳗鱼盖饭。文献记载:“米饭盛于丼中,其上放置鳗鱼,称为鳗鱼盖饭。”

“鳗鱼店”二楼,店员正在搬运放在饭盒中的蒲烧。《风俗画报》百五十号,明治三十年十月(1897年)

随着鳗鱼养殖业的发展,鳗鱼盖饭变得越来越普及,各大百货商店食堂的菜单上也纷纷出现了鳗鱼盖饭,有的还会附带鳗鱼肝汤。此后售卖这款美食的餐厅也越来越多。 鳗鱼盖饭有着稍显曲折的诞生过程,不过其中的传统味道与技艺并没有中断,从而形成了今天的鳗鱼盖饭文化。 没想到小小的盖碗里,竟藏有这么多的故事。当下一次吃盖饭,喊着“我开动啦”的时候,是不是会品尝出更多的滋味? 人们如何吃饭,即是了解他们如何生活《盖饭的故事》作者饭野亮一是日本饮食文化史研究专家,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部、明治大学文学部史学地理专业,曾写过《居酒屋的诞生》《四口吃遍江户》等知名作品。他在书中写道:

相较于分开吃米饭与菜肴,直接吃盖饭拥有截然不同的魅力。打开碗盖的瞬间,四溢的香气会勾起人的食欲,令人心动不已。盖饭里的米饭、菜肴和羹汤融为一体,打造出相得益彰的别样美味。我亦是被这种魅力吸引而开始撰写本书。

在书中,作者援引一手史料,收录88幅珍贵插画,奇闻趣事穿插其间,直观呈现日本不同时期的市井生活与文化风貌: 街头吆喝的小贩、面前放着牛肉锅的武士、边推杯换盏边辩论的书生、竞争激烈的店家……看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人们如何吃,如何生活。

“光头暹罗鸡和兽肉店”。右侧是光头暹罗鸡店,店前摆放着鸡笼;左侧是兽肉店,挂着兽肉,竖着“山鲸”的招牌。《旧闻日本桥》,图出自昭和五十八年(1983年)的岩波文库版

与其同系列的还有另一本书: 《拉面的故事》——一部拉面的文化史,亦是一部百姓的生活史。 江户时代中国面食的尝试、明治时代后期的鸡乌冬面、拉面之城札幌、讲究的九州拉面…… 作者冈田哲同样也是一位饮食文化史学家,毕业于东京大学农学部农艺化学科。他以史料为基础,为读者描绘关于拉面世界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。

荞麦切、乌冬面店面的门口(资料:《绘本御伽品镜》)

《盖饭的故事》《拉面的故事》都是充满浓浓烟火气的书,是了解日本饮食文化的入口。翻翻书页,了解美食背后的渊源。 一碗盖饭和拉面,在拥有不可思议的历史的同时,又满溢着平凡的魅力。 饭野亮一 / 冈田哲|著 沈于晨 / 彭清|译 未读·生活家|出品

除了吃家乡美食,发红包也是过年的仪式之一。未读为大家准备了《兔小弟别害怕!》主题红包封面,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即可领取~

-本期话题-

过年期间你最爱吃的是什么?

留言区分享

撰文|雪婷

编辑|泰若克塔

插图|《盖饭的故事》

图片|网络

(以上内容来自公众号:未读

-END-

标签: 饮食文化 江户时代

上一篇 :

下一篇 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纵横舞蹈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2   联系邮箱:51 46 76 11 3 @qq.com